STEP 13
將下注的水流填充另一種不同的藍色,選中其中一股較大的水流,進入“透明度”面板,為其添加蒙版,點擊蒙版待被框選中后,則在這股水流的位置繪制出一個類似的四邊形,將其運用黑白漸變填充,就能讓這個圖形變為一種自上而下漸隱的透明視覺效果。這時,記得一定要重新點選回蒙版左邊的對象,否則你還將繼續停留在蒙版的編輯中。
STEP 14
按照上一步同樣的方式處理另一股水流,然后在水流的末端,運用鋼筆工具或者鉛筆工具,畫出白色的浪花造型,使得傾瀉而下的水流飛濺出水花。為了看清白色水花,讓我們在所有對象的下方添加一個純色矩形作為背景。
山水的部分就此繪制完畢。
森林表現
STEP 14
增加樹木的點綴,才會表現森林的特色。這里我們先來看看樹木的畫法,我們選用了松樹林木的外形,它呈現圓錐體形態。先繪制出一個三角,再慢慢通過細節的增加刪減變為一整顆樹的造型。圖示中已經表達出了繪制的過程。繪制好一顆樹,就可以調節大小并復制出更多的樹木,點綴于其上。注意大小的對比安排要突出,才能擴大人眼對于這片樹林的空間感。比如比較大的樹木最好不要太多,要能和小的樹木交錯排列。
STEP 15
為河流中心增加一艘小船,你可以任意安排小船的形態,比如我們在此畫一只鳥立于船只的造型。而船體的形狀也要符合透視的法則,與整個畫面協調起來。
STEP 16
最后增加一些細節,例如天空飛翔的鳥兒,以及河流的白色水紋。最終效果如下:
美的魔咒
這一期正餐后聊聊關于搜集素材的話題。我想我們都經歷過泡在素材汪洋,好看的素材比比皆是,但是依然無法下手的情況,往往這個過程到最后,盡管我什么都沒做出,依然感覺身心疲憊。這種在注意力和能量的潛在消耗,對于設計師來說尤其需要警惕。因為很有可能不小心就踏入了“美的魔咒”
之所以要把美描述成魔咒,當然不是指美本身,而是我們對于美的執著。換言之,這種執著表現在其中一方面,就是我們在設計時總是希望“以最好看的樣子”做出一件作品,這種對完美的苛求,往往反過來像一個心魔一樣對我們的想象流產生了阻礙。比如,你會不愿舍棄所有好看的元素,以至于把所有好看的素材都運用過來,希望能撞擊出最好的效果。
這是一種野心,凡是野心也許會讓你扶搖直上,也能提供給你一個退后一步海闊天空的反思機會。我想我越來越傾向于后者。如果實在做不出最好看的作品,那就不要去刻意追求。如果美不是自然流淌出來的,大概也只能在你的職業生涯中曇花一現。
所以,對于素材的搜集,不要有選美心態,而要有找婚姻對象的心態。也許這個人美中不足,但能與你形成契合。對于美麗素材的大量囤積,與其說是一種預備工作,不如說是貪欲的表現。其實每一次項目中,真正能得心應手的素材寥寥,有心發現的話,你可能在你在你家舊屋斑駁的墻面都能找到紋理素材。所以,我認為運用自己的大腦去建立自己的素材庫才是正選,如果一個素材庫你半個月都沒有用到,我想基本上它今后能發揮的作用也不會太大,前期耗掉的精力卻是可以計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