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第二層場景繪制
與第一層一樣,繪制起伏地面要注意前后的銜接位置,第二層的曲線坡度較高,與一層的起伏位置最好稍微錯開,讓畫面顯得更有層次,并添加一些小的元素
一層的墓碑與小草可以沿用,變換一下大小方向與顏色,擺放在合適的位置,其余的草可以用鋼筆繪制
復制兩遍一層的右樹,改變其顏色與大小,其中一棵樹添加一只蜘蛛,增強趣味性
繪制完后,地面部分編一個組(含小植物),命名為第二層,兩顆蘑菇樹分別編組,命名為二層左樹、二層右樹
復制第一層最大樹的樹干部分,縮小后放置第二層的中間位置,此時效果如下圖
3.第三層場景繪制
第三層的效果較為簡單,復制二層樹干,可自由調節枝丫做出一些變化,錯落分布在一二層間隙位置,不透明度改為40%,分別給三棵樹命名為三層左樹、三層中樹、三層右樹,效果如圖
4.云層場景繪制
得到以上效果之后,添加了云層與帳篷來豐富畫面
繪制完成后,放在二層的圖層下,三層的圖層上,注意前后關系
5.第四層場景繪制
和第三層的步驟一樣,第四層也是復制三棵樹干,可以去掉枝丫的部分,將不透明度改為15%